一、题目
IP报文头部中有一个TTL字段,关于该字段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字段用来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
B. 该字段长度为7位
C. 该字段用于数据包防环
D. 该字段用于数据包分片
二、答案
C
三、解析
TTL(Time To Live)字段是IP报文头部的一个8位字段,用于指定数据包在网络中能够经过的最大路由器跳数。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字段的值就会减1。当TTL字段的值减为0时,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向数据包源地址发送ICMP时间超时消息。
四、扩展 — 数据包格式
IP(Internet Protocol)数据包是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数据单位,它承载着网络层的协议。以下是关于IP数据包格式的内容:
IP数据包格式:
版本 (Version):
- 占4位,表示IP协议的版本。当前IPv4版本的值为4。
头部长度 (Header Length):
- 占4位,表示IP数据包头部的长度。由于IPv4头部长度可变,以32位字的形式给出,因此头部长度的取值范围为5至15(对应20至60字节)。
区分服务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 占8位,用于指示数据包的优先级、流量分类或服务质量要求。
总长度 (Total Length):
- 占16位,指示整个IP数据包的总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标识 (Identification):
- 占16位,用于标识IP数据包的唯一性,通常由源主机设置,用于数据包的重新组装。
标志 (Flags):
- 3个标志位,分别为:
- 保留位 (Reserved):必须为0。
- DF位 (Don’t Fragment):如果设置为1,表示数据包不允许进行分片。
- MF位 (More Fragments):如果设置为1,表示还有更多的分片数据包。
片偏移 (Fragment Offset):
- 占13位,表示分片相对于原始数据包的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
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TTL):
- 占8位,表示I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字段的值减1。
协议 (Protocol):
- 占8位,指示数据包的上层协议类型,如TCP、UDP等。
- 首部校验和 (Header Checksum):
- 占16位,用于校验IP头部的完整性。
- 源地址 (Source Address):
- 占32位,表示数据包的源IP地址。
- 目标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
- 占32位,表示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
- 可选字段 (Options):
- 长度可变,用于包含可选信息,如记录路由、时间戳等。通常情况下不被使用,因为会增加数据包的大小和传输延迟。
- 数据 (Data):
- 数据包携带的实际数据,长度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