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
在进行源NAT配置,并有no-pat配置参数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只进行源IP地址转换
B、只进行目的IP地址转换
C、同时进行源IP地址和源端口转换
D、进行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转换
二、答案
A
三、解析
no-pat
配置参数的作用是指示NAT在进行地址转换时不使用端口地址转换(PAT),即不进行端口复用。这意味着每个内部源IP地址将会映射到一个唯一的外部IP地址,并且不会更改源端口。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有足够的公共IP地址可用,或者当内部网络中的某些服务需要直接暴露给外部网络时。
使用no-pat
参数时,NAT设备会为每个内部地址分配一个独立的外部地址,而不是像PAT那样多个内部地址共享一个外部地址的不同端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连接的一对一映射,避免了PAT可能带来的并发连接问题,尤其适用于那些对端口有特定要求的应用和服务,如VoIP、视频会议等。
no-pat
还确保了后续来自相同源地址的新建连接与首次连接使用相同的转换关系,并允许满足指定条件的主机向NAT地址发起的新建连接根据NO-PAT表项进行反向地址转换。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尤其是在需要维持特定IP地址映射的场景中。
所以这一题选择,A只进行源IP地址转换
四、扩展—PAT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地址转换)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它允许多个内部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通过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这些设备的流量。以下是PAT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主要特点
- 共享公共IP地址:PAT允许多个内部设备通过一个公共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这在IPv4地址紧张的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它可以减少对公共IP地址的需求。
- 端口号复用:PAT通过在转换时修改源端口号来实现流量的区分。每个内部设备在与外部网络通信时,NAT设备会为每个连接分配一个唯一的源端口号,从而使得多个内部设备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个公共IP地址。
- 动态映射:PAT通常是动态的,意味着NAT设备会根据需要动态分配端口号。当内部设备发起连接时,NAT设备会记录内部IP地址和端口号的映射关系,并将其与公共IP地址和分配的端口号关联。
- 适用于出站流量:PAT主要用于出站流量,即内部设备访问外部网络时的地址转换。对于入站流量,通常需要额外的配置(如端口转发)来将外部流量正确路由到内部设备。
工作原理
- 连接建立:当内部设备(如计算机)发起连接到外部网络时,NAT设备会将该设备的私有IP地址和源端口号转换为公共IP地址和一个新的源端口号。
- 映射表记录:NAT设备会在其映射表中记录这个转换关系,以便在返回流量到达时能够正确地将其转发回原始内部设备。
- 流量转发:当外部服务器响应时,NAT设备会根据映射表找到对应的内部设备,并将流量转发到该设备的私有IP地址和原始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