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所接收到以太网顿的()生成MAC地址表的表项。
A. 目的IP地址
B. 源IP地址
C. 源MAC地址
D. 目的MAC地址
二、答案
C
三、解析
A. 目的IP地址:错误。IP地址是网络层的概念,与MAC地址表无关。
B. 源IP地址:错误。IP地址是网络层的概念,与MAC地址表无关。
C. 源MAC地址:正确。交换机通过帧的源MAC地址来学习并生成MAC地址表的表项。
D. 目的MAC地址:错误。交换机使用目的MAC地址来决定如何转发帧,而不是生成MAC地址表。
四、扩展——MAC地址表的结构和作用
MAC地址表的结构和作用
- 结构:
- MAC地址表(也称为转发表或CAM表)通常包含以下字段:
- MAC地址:48位的MAC地址。
- 端口号:该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
- VLAN ID(可选):如果交换机支持VLAN,还会记录该MAC地址所属的VLAN。
- 老化时间:记录该表项的最后更新时间,用于老化机制。
- MAC地址表(也称为转发表或CAM表)通常包含以下字段:
- 作用:
- 学习:通过学习源MAC地址和端口的映射关系,交换机可以记录设备的位置。
- 转发:通过查找目的MAC地址,交换机可以将帧转发到正确的端口,减少不必要的广播。
- 过滤:如果目的MAC地址不在表中,交换机会广播帧,但如果表中存在记录,则只转发到指定端口,减少网络流量。